“快,抄家伙,树根你背粮食,老头子你快些!”
“你跑得快,抢个头的。”
有个老婆婆背着粮走得趔趄,跟一旁的老头子说:“比往年多一斗的糜子,留几斤稻子,其他全给换了。”
“今年可以吃得饱点了,不用只吃夜里这一顿。别老吃黑面馍馍了,俺们也换点麦子,吃一碗面条。”
“可不是,多一斗的换价,俺家今年出了二石的稻子,那就多了老些,总算能松缓些了。”
大家晒得黝黑,天天在地里劳作的脸上,此时都是舒展的笑容,哪怕没吃上一口稻子,顿顿吃着咯嗓子的糜子,缺油少盐,他们也从来没怨过生养他们的这片土地。
反而时时感恩,土地养育了他们。
姜青禾坐在一旁记账,她心里到此时真的明白,粮食为啥是农家人的命根子。
多点粮,哪怕是粗粮,也能在冬日不挨饿,不求一日三餐,只想能过上一天吃两顿的生活。
换粮的人里徐祯用板车拖着自己和四婆家的粮食来,蔓蔓站在板车上,有人说:“前头记账的娃子厉害的,粮商就是她谈来的。”
“那个是前半年来湾里的,住东头那家,都不出来走动的,叫啥名俺给忘了。”
“南边来的可真有本事阿,俺真不知道咋谢她哩,今年俺媳妇刚生了崽,正愁粮呢,”一个汉子眼里有泪花,粮食是农家永恒的根。
“那是我娘,”蔓蔓大声地说,她可骄傲了,小胸脯挺得高高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