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朱晴这次带的都是自己人,遂笑道:“这是娘娘为皇帝亲手煲的绿豆百合汤,清热去火。娘娘特意交代了,这是在井水里冰过的,请皇帝放一放再用,万不能伤了脾胃。”
“请朱女官回禀娘娘,老奴定会劝着皇帝。”
“有何公公这样的忠直之人在侧,娘娘怎会不放心。”朱晴行一福礼,笑道;“还未恭喜何公公,荣升秉笔太监。”
大明内监分为十一监,其中司礼监权柄最重。有资格随侍在皇帝身边的司礼监众人,又有随堂太监、秉笔太监、掌印太监之分。乾清宫刚经历了一轮选拔,何鼎从随堂太监中脱颖而出,就是在国舅偷戴帝王金冠事件上表现出众。
何公公也回以微笑:“还未谢过女官为我周全之情。”
朱晴挑眉:“公公在说什么,我竟听不懂。”
何鼎面上笑容不便,只是声音轻了些:“以往娘娘宠爱国舅,常罚进谏之人,如今我如此得罪中宫,却未见罪,可见有人相帮。唯一有心有力之人,不正是女官吗?”
朱晴也保持这笑容,他们这样站在乾清宫门口说话,最正大光明又不惹人猜疑。“公公不要误会,不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耳。”
“本就没有误会,我辈中人。”何鼎脸上的笑容大了些,接过朱晴手中食盒,转身进殿去了。
我辈中人?我辈中人!
朱晴心想,大明有郑和,自然也能何鼎。如今的掌印太监谭吉公公,被皇帝尊称“老伴”,也是忠心正直之人。一样米养白羊人,只有坏人,哪儿有坏职业呢?
“姑姑,我打听过,何公公本还选不上秉笔太监,是谭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