棣时期派郑和下西洋,在朱高炽时期断了,但是在朱瞻基时期又续了一波。
他登基后不久, 明朝周边的哈密回回、满剌撒丁、占城、琉球中山、爪哇等数十国前来朝贡明朝,几乎是每年都来。
宣德五年, 朱瞻基以外番多不来朝贡为由,命令郑和再次出航。
返航期间,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
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 宣德八年七月初六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
不过很可惜的是,因为郑和的去世,再加上朱瞻基并没有朱棣那种一定要下西洋的决心, 这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了。】
【朱棣时期建立的旧港宣慰司、满剌加外府、苏门答腊官厂、察地港抽分所、古里官厂等贸易文化交流中心,
由于“自仁宗不勤远略,宣宗承之。”
宣德朝文化交流的海帆不再远航, 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 海禁政策也带来了很多遗憾。
如果没有海禁政策及中国人航海事业的衰退, 那么中国人和欧洲那些血腥的殖民者初步接触很可能就是在印度洋,而非东南亚。
如果是这样, 那么远东和西欧文化圈的初步交融可能是另一番面貌。
如果种花接触欧洲殖民者的前哨远在印度洋,那么种花无疑会更加从容。
当然了,这么说可能有点对别的国家不太好,但是如果当时种花能站起来, 其他国家可能也会好一点吧。】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