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而在水底,则有可能存在着疏松多孔的碳层。”
“所谓‘充盈着整个海洋的有机燃料’——奥洛伦文明一开始就生活在获取燃料极为容易的环境里。二百五十年前人类基于地球环境打造奥贡这样的宇航器,确实会让整个社会破产。但是对奥洛伦来说,却只是随便挤一挤就能挤出来的资源。”
“而一旦接受了这个假说,以这个假说为前提开始思考,你就会发现,奥洛伦生物的‘底层驱动力’注定是异于人类的——甚至会比人类与AI的差距还要大。”
“您是说……这样的环境里,生产者优势会巨大无比,最佳生存策略只会是‘获取更多太阳能’?”提护法很快基于演化的思路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百年前,也有人这么说过。”向山叹息,“这一点其实很好回答——选择压力不止来自于星球环境。物种之间的竞争,同样可以构成选择压,促使生物演化。生产者极大繁盛,那就很有可能会出现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也就是消费者。生产者的赛道如此拥挤,消费者的生态位竞争压力极低,生物就会自发寻找出路。”
“消费者之间也会彼此竞争,物种内部也会竞争。”
“真正可能导致‘我们’与‘奥洛伦生物’行为上出现差异的地方,或许会在更底层的地方——我们的祖先,早期真核生物,可能是分解有机物的化能异养型生物,也有可能是混合营养型。而奥洛伦送到地球的遗传代码,所还原出的运动机制,却包含了地球所不存在的‘电磁自养型’酶系统。”
“奥洛伦文明认为,这是它们的核心特征吗?它们一直演化成高等生物,都没有失去‘电磁自养’的潜力吗?”
“在地球,生命的奇迹只发生过一次。延续成万千生灵的那一次奇迹,一开始就是‘异养型’,通过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从未获得叶绿体的后鞭毛生物——我们动物、或者领鞭毛虫,从未获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