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的观点。
\n
在荀知府上任之前,上一任知府几乎也是被同样的方式征服。
\n
流水的知府,几十年扎根南山的仲捕头。
\n
南山府衙的好生态,或许仲岳才是那根定海神针。
\n
不过如今,相互塑造之下,荀知府确实也很稀罕有一技之长的捕头、衙役。
\n
在寻常看不出来,但真遇到难事了,还是要仲捕头出马,要请擅长辨认字迹、造假的董老,要依仗能根据伤痕分辨出武器类型的还乡养老谷衙役……
\n
求贤若渴是一方面。
\n
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人是真能破案。
\n
比如学了这个用骨头捏脸,往前数十多年,只要头骨还在的无名旧案,死者是南山辖内的,凶手绝对能揪出来个七七八八。
\n
这种旧案,凶手早就放松了警惕,有时候衙役挎着弯刀,沉着脸一上门,表情定会有异,若是仲岳这种段位的捕头前去,只要一看就心中有数了。
\n
荀知府怎么会不想自己手下有人能学会?
\n
“说不好。”仲岳沉思片刻:“别看狄世子动手做起来看着简单,复刻起来也简单,但以我的经验看,想学起来估计不容易。”
\n
他提起了鱼石县、云梦县两桩案子里头的细节,而后感慨:“狄世子年纪虽小,但已然不凡。”
\n
荀刚听他对狄昭昭这番感慨的语气,不知怎么得,脑海里就浮现出在贡院那日的事。
\n
兄弟二人的文章他也都看过了。
\n
但一众考官中,对狄明评价高得更多,大多因为狄昭文章犀利,犹如风雷激荡,其中许多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