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郝铿不愧是绿江的常青树,早在13年就发现了网剧的卖点——烟火气与极致的本土化。
\n
几乎每一集都以大师兄的做饭场面开始,一家子吵吵闹闹的晚饭结束。
\n
哪怕是在架空的唐朝背景下,郝铿和本剧的顾问都竭尽所能地丰富剧里剧外的饮食,让群英的高层看得津津有味的同时,也想来点宵夜。
\n
第119章
\n
而在人设上付出努力的不止有编剧, 还有剧组的其它成员——包括接受“苛刻合同”的演员。因为沈凝烟和吴浩导演都不想雇来骗钱的祖宗,所以剧组的成员除了演师尊的胖大叔是舞台剧的老演员,余者都是吴浩导演从电影学校或是横店挖来的新人or十八线演员。虽然在三四线明星眼里, 这种工作是群英高攀了他们,可是在有“一两句台词都是奢望”的底层演员这儿,群英的offer不亚于天降大饼, 让他们在惊喜之余,也攒着一股“想演好,想出名”的干劲。
\n
为此,大师兄学会了用灶台烧饭,愣是把自己逼成了厨子,还别出心裁地找当地人学了不成调的山歌, 顺带进修了女红和缝纫, 属实是贤夫良人加男妈妈了。
\n
而在大师兄的带头“内卷”下,二师兄, 三师姐,以及刚满十八岁的小师妹都一个赛一个的努力。
\n
少数民族出身的二师兄恶补骑射, 还跟语言专家学了回鹘语,自嘲要考北大的回鹘语专业。
\n
三师姐在进组前是唱刀马旦的, 偶尔也会客串武生, 所以在武打戏上精益求精,力图展现“门派天才”的风范。
\n
可供小师妹发展的空间就比较小了,顶多是上房揭瓦, 爬树摸蛋,跟着“无良师尊”把不该学和不该学的江湖手艺都学了个遍。
\n
造型师为了更好地体现人物性格, 愣是给每个演员设计了四季常服和睡衣睡裤,出远门的各项行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