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众人面面相觑,场面一时非常安静。
\n
这时候,一个年轻官员站出来,高声道:“下臣以为此事不妥。”
\n
李世民和李承乾还没说话,之前一直不吭声的尉迟恭就呵呵一笑:“哪不妥了?”
\n
年轻官员看向李承乾:“下臣想问殿下,国子监的学生均以参加科举为国效力为要,令物化生并入国子监,莫非也要纳入科举不成?”
\n
“自然!”李承乾毫不犹豫,“同样属于国子监,当然不能厚此薄彼。而且物化生的用处大家已经知道,如今朝中也有凭借物化生入仕的官员,为了日后取士便宜,科举是最好的办法。”
\n
年轻官员目露不屑:“物化生乃奇技淫巧,小道而已,登不得大雅之堂,怎配与圣人之言同样待遇?”
\n
众人:“……”这是哪来的憨憨!
\n
众人的目光都落到此人的长官身上,长官安详地闭上眼睛。这事真跟他没关系,他也没想到手底下会有这样的愣头青,冲出去做出头鸟也就罢了,论点还这么站不住脚。
\n
且不说物化生之前就立下很多功劳,就连百姓都颇为认可,如今二熟制初获成功,朝堂和民间欢呼雀跃,正是物化生风头最盛之时,现在说这种话相当不合时宜。
\n
房玄龄微笑:“前有火炮,后有曲辕犁、水转翻车和二熟制,前者关乎社稷,后者关乎民生,物化生作用这么大,在你眼里都是小道,那什么才叫大道?”
\n
年轻官员梗着脖子:“圣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道自然是治国平天下之道。即便物化生有用,如太医署般另置别署也就是了,不必通过科举取士。”
\n
“圣人也说过,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物化生所行正是治国之道,尔饱读圣贤之书,想法不要太迂腐死板了。”杜如晦淡淡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