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稚嫩,从遣词造句到文章格式都不正式(李承乾当成计划书来写的),加上知道是小孩写的,先入为主没有当真。
\n
更重要的是,奏表里的内容太过……天真了。从取消宵禁、开放市场;到给商人政策扶持、减少对商人的限制——取消或者改善商人子女不得参加科举,商人不能穿绫罗绸缎等现状;李承乾甚至提议和外国做生意,不止周边小国和西域,还有海外的其他国家。
\n
且不说大海对面有没有其他国家,就算有,远隔重山大洋,又岂是那么容易过去的?首先航海技术就支持不了。
\n
即便抛开这一点不提,提高商人地位也是异想天开。重农抑商是从古延续至今的基本政策,怎么可能轻易改变?
\n
如果作为小孩子的课业,这篇文章足够优秀,大家的称赞也是出自真心。但如果作为一份奏表,它就不太合格了。
\n
见李世民竟是认真考虑的样子,众臣面面相觑,一时没有人说话。直到萧瑀站出来,硬邦邦地说:“下臣以为不妥。”
\n
李世民:“有何不妥?”
\n
这还用问吗?
\n
萧瑀把上述理由一一道来,然后板着脸不赞同地看着李世民:“殿下年纪小不懂事也就罢了,圣上怎么也跟着一起胡闹?”
\n
李世民:“……”
\n
谁年纪小不懂事?谁胡闹啦?
\n
当初李承乾说起这个政策头头是道,哪里像不懂事的小孩了?凭什么臭小子不挨骂,让他做老子的背锅?
\n
李世民心里愤愤,面上还是保持微笑:“其他爱卿的意思呢?”
\n
戴胄站出来,拱手作揖:“回圣上,下臣以为太子殿下的提议甚好,可以一试。”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