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出足够的筹码,自然有人愿意冒着风险将种子带来。实在不行还能用细作,高昌留在大唐的人可不少,光留学生就有几十个,这些人里肯定有人能为家国效力。
\n
但凡能得到一点种子,没几年就能变成很多。到时候高昌百姓也能和大唐百姓一样吃得饱穿得暖,国力强盛,拳打焉耆,脚踢喀喇汗,岂不美滋滋?
\n
想得倒是很美,但高昌王最终也没这么做,倒不是还有道德底线,纯粹就是不敢。
\n
大唐太凶了!当初一言不合就灭了东突厥,若是叫唐皇知道高昌有了高产粮种,认为他心存冒犯,一怒之下也灭了高昌怎么办?
\n
高昌只是小国,靠着丝绸之路的便利过得还算富足,但要论起打仗,比东突厥差得远了。东突厥面对大唐尚且没有招架之力,何况高昌乎?
\n
算了算了,还是不要粮种了。
\n
以上就是高昌王的心理历程。
\n
说起来,大唐打仗如此凶猛,听说是因为一种新武器的缘故。高昌王没有亲眼见过那武器,但是听说过不少传闻,听说那武器使用时如同炸雷,又仿佛天火临世,瞬间就能将土地炸出一个深坑,其上的兵士也随之灰飞烟灭。
\n
高昌王其实不是很相信,世上哪有这么神奇的武器?也太不科学了(如果他知道科学这个词的话)。但即便没有传说中那般神奇,肯定也非常厉害,至少可以把东突厥按在地上摩擦。
\n
听说这武器也是大唐太子研制出来的,高昌王看自家太子更不顺眼了。同样都是太子,怎么差距就那么大呢?
\n
高昌太子:……
\n
总而言之,麴文永对李承乾也算如雷贯耳,听说杜构要请示他,又是紧张又是期待。
\n
如此忐忑地等了两天,等到第三日才得到消息,邀他下午到杜府一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