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然后老臣就发挥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把价格谈成了天文数字——使臣们带来的钱只够付定金的那种。
\n
要知道使臣出使,带来的钱财可不少!
\n
最后使臣是带着粮种和一屁股债喜滋滋离开的大唐,李世民也不怕肉包子打狗,如果属国敢赖账,他就亲自讨回来呗。
\n
到时候整个国家的财产都是他的,应该就够粮种钱了。
\n
国库即将有大笔银钱到账,接连几天,朝堂上都充满了快乐的气息。李世民重赏了那位老臣,也没漏下出主意的李承乾,和同样功劳不小的杜构。
\n
杜构第一次不以太子伴读的身份,只以他自己在朝堂上有了姓名。
\n
杜构自然惊喜,但也只高兴了一会儿,就又埋头读书去了。
\n
过了年,春闱也就近了,如今使臣的事也不用他管,杜构便一心为科举做准备,最近日日读书到深夜。
\n
李承乾本来想要给杜构放假,许他暂时不用管东宫之事,但是杜构不答应,理由也很充分。
\n
一则他是东宫伴读,协助李承乾处理政务是他的责任,杜构不愿意因自己的私事耽误正事。且科举并非只考书本知识,更关注考生的眼界和本事,跟着李承乾处理公务对杜构也是有帮助的。
\n
他都这么说了,李承乾也没有强求,只是让协助并教导他处理公务的东宫属官时不时为杜构分析一些政事,帮助他理解并消化。
\n
陆德明也很上心,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指点杜构学问,还列了很多考试题目给他练手。
\n
李承乾也没逃过。
\n
用陆德明的话说,李承乾虽然不用考科举,但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