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首诗隐晦又不失大气,崇德帝听后,愉悦的点点头:“不错,小顺子,赏探花郎一本古籍。”
\n
“谢吾皇万岁。”
\n
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是一位二甲第二的进士。
\n
探花郎家世比之他自己,显赫许多,不敢得罪。
\n
榜眼家境一般,但文章与农事有关,他也只能尝着黄连的苦往肚里咽。
\n
但状元叶承穆,瞧着年岁也不大,单单薄薄,一副羸弱不能自理的模样,此前也并未听闻这叶承穆的大名。
\n
这人是如何冲出科举众多饱学之士,做了那头名状元的?
\n
听闻家境贫寒,比榜眼还不如,来长安还是投靠的亲戚。
\n
这样眼界甚低,井底之蛙的毛小子,如何比得过他们苦读十余年的学子。
\n
不知是不是真有才学,总不能像榜眼一样,瞎猫碰上死耗子,唯有农事策问拿的出手?
\n
不外乎这位进士如此心思阴暗,成名之后,总会被人寻着根子查探过往。
\n
顺天府的文籍档案里记录的清清楚楚,当然,是楚黎轩吩咐手下特意让外人看到的消息。
\n
叶承穆虽与常人一同启蒙,但外人看来,没有大儒悉心教导,年岁尚轻,经验不足,体弱多病,哪里来的时间读书?
\n
常人说:寒窗苦读十年。说的不是夸张话,有些普通人,即使读了几十年,也不一定考的上进士。
\n
所以人心里不平衡很正常,说白了,就是不愿意相信,有人能天赋异禀如此,天生的聪明脑袋,比旁人少努力十年就能换来同样的结果。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