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她将手中名单平铺在桌上,对沈无霁道:“这是幼慈院在天沈以及大齐各地的发展情况,平均一年会在外地成立一家幼慈院。”
\n
“至今天沈国内有十一家,共育四千五百余人,大齐有三家,共培育二百七十余人。”
\n
第44章
\n
听到数据, 沈无霁神色顿时严肃起来。
\n
抬手拾起桌上一张名单,细细看去,名单上大部分都是商人、学子身份。少有的已经步入朝堂,尽管官位并不高, 但都不过二十余岁, 可赞一句未来可期。
\n
陈名如指向另一侧的名单, 继续道:“三百六十行,不说行行都有幼慈院的人,最起码已经遍布了一半。”
\n
“幼慈院会给予所有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待他们有能力养活自己时,幼慈院就会放手。若他们在立足后想斩断前缘, 只需回报院内一件事、一样物, 大到金银财宝, 小到一个铜板、一个馒头,幼慈院一应接受。”
\n
“历年来与幼慈院斩断前缘的人有多少?”
\n
“不足十人。”
\n
沈无霁望着名单,陷入沉默。
\n
陈名如笑着说:“这些都是好孩子,大多已出人头地的孩子会托人将让他们的贴身信物送回,称此生与幼慈院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这几年来孩子们陆续长大, 往院中的捐赠只多不少。”
\n
闻言,沈无霁感慨道:“善有善报, 幼慈院是大善。”
\n
若不是幼慈院尽心尽力善待孩子们, 也不会有这般涌泉相报的时候。
\n
养恩大于生恩, 幼慈院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
\n
陈名如颔首:“幼慈院不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