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大榆树的调研,张松对于乡村中遇到的情况有初步地了解,谢绝了村委的宴请,转向了第二站,兴荣村。
与大榆树村不同的是,兴荣村有一位大学生村官。
在这个年代,大学生村官可不多见,毕竟辛苦培养出来一个大学生,那是为了坐办公室的,可不是让他回来地里刨食儿的。
但兴荣村的这个大学生村官却硬生生顶住了压力,在村里干得风生水起。
张松看得出,兴荣村的百姓,生活条件比大榆树要好一点。
“张书记,欢迎您到咱们兴荣村调研,咱们兴荣人正遇到了难题,您就来了。”
这个小村官倒是不客气,抓住一个有利的机会,就开始汇报。
“王学同志,有问题放心提,是我管辖范围内的问题,我直接办,不是我管辖范围内,我也会向组织汇报,尽早请组织为你们解决。”
张松并不在意这是否犯了官场忌讳,一切工作都是为百姓服务的。
镇里的百姓是百姓,村里的百姓也是百姓。
“哎,不瞒您说,咱们兴荣村什么都好,就是有一件事儿,实在是难办,那就是孩子就学的问题。”
“您刚来,可能不清楚,兴荣周边都没有学校,孩子想上学,就只能送到镇里面去,但是镇中心校入学也是有指标的,所以周边的孩子上学还是很难。”
“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最关键咱们这个位置,送到中心校得有三十里地,大人们都忙,没人能接送,也接送不起。”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