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生成立了13家公司,累计孵化各类创新项目53项,这边是传媒系的学生开办的摄影工作室,一共吸纳了四名学生,学校给予了不少扶持。”
“这便是文学系创建的一家培训班。”
……
创业基地主管李建设统筹管理,他对这边的情况比较熟悉,所以陪在副校长身边介绍。
副校长孙庆华一边听着,一边点头,但明显兴致不高。
无论是刚刚的摄影室,还是培训班也很高,真的都是小打小闹,认真说起来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创业。
人家隔壁复旦大学,从三年前就开创了大学生创业基地,甚至已经获得“国家级众创空间”等多项荣誉。截至现在,人家复旦累计孵化各类创新创业项目890余项,协助学生成立116家公司,围绕多个指导领域搭建了63余人的导师队伍。
理工大学和复旦大学齐名,都是重点学府,但是之前学校并没有重视大学生创业,所谓一步慢步步慢,在大学生创业方面,被复旦大学远远甩在了身后。
作为这方面的主管,孙副校长肩上的担子很重。
而看着学校里培养的两个小打小闹的公司,孙副校长话锋一转道:“我记得咱们学校有一个搞网站的,学校还批了二十台电脑,还上了校报是哪个?”
主管李建设赶忙道:
“孙副校长,您说的是001社团吧,这是咱们学校第一个学生创业社团,也是学校大力培养的一个项目,社团负责人叫楚星,今年刚刚大一,为了咱们学校贫困生就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001社团就在前面。”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