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贾廉:“……”
\n
也对,是他想岔了。
\n
穷困潦倒如斯的军户,生来又无举试资格,哪里会耗费阖家之力去培养一个无用的读书人,若有家资还不如正经配副铁甲,配柄长枪、大刀,上了战场指不定多活几日。
\n
他下意识有些许动容,无奈地摸了摸秦朝宁的脑袋,慨叹朝廷的户籍代代传袭制当真是个贻害。以出生论英雄,何其不公、不允、野蛮。
\n
实际上,一个五岁稚儿的话语,哪怕有点在理,也还不足已被他们看在眼里,当一回事。
\n
不过,此时因为秦朝宁是盐边县军营土生土长的军户幼丁,加上他并不完全像普通小儿那般懵懂不知事,说话做事稳稳当当,姜子钧三人才适时很自然地和秦朝宁聊了起来。
\n
他们几人现下的状况是,一方想借此闲聊了解军营的军户们的真实情况,另一方想趁机把军户们的问题说给上层的人听。他们三大一小的意图一拍即合,于是乎,便出现了出人意料地相谈甚洽的一幕。
\n
秦朝宁用自己的“童言无忌”、“童言童语”,编纂自己的娘亲愁眉不展的话语里提及哪些困况,父亲拖着疲惫的身躯傍晚归家忧心忡忡,诸多事情无力施展等作为例子,给三位大人抛出了营地里几个急迫性的问题点:
\n
一、军营的春耕秋收均是集体计划制,而军营里的铁制农具,老牛皆有数量限制,仍旧沿用旧制不利于提高每户的生产积极性,并局限劳动者对于农业探索创新的积极性。过多干预,过犹不及。
\n
二、军营现有田地分配制度,不适用于现今营内军户们的现状。因地制宜、推陈出新,快刀斩乱麻才能兼顾春耕时分。时不待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上层应早日下定决定,推行政令。
\n
三、军营现有军户们已有两年未领过朝廷的半点俸禄,营里已有断粮迹象,若是上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