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等乡试结束后,京城贡院的许多事情传遍了整个冀州。
\n
无他,考题实在是太难了!!
\n
但是,考场环境与各种对考生的安排又太有朝廷对老百姓的关爱!!真是……让人既爱又恨。
\n
这些考题还被学子们拿来与冀州考场的考题做对比,又和以往的乡试试题对比。
\n
一对比,学子们就知道问题点出在哪里了!
\n
秦大人注重实事与实务!!
\n
他们敢说,本次乡试排名靠前的那些举子们,要么是读书破万卷的世家子弟或者官家子弟,要么是行过万里路阅人无数经历沉淀过的。
\n
只有那些世家与官家才能提供那般丰富的藏书供子嗣后代学习,知识一代传一代。
\n
也只有那些有着厚重的切身经历的人,才能眼里心里有着天下事,百姓事。
\n
而其他平平无奇,凿实中规中矩一步一个脚印读书的那些学子,在这次京城考场的秋闱中,确实难以交出一份有深度有实用性见解的文章。
\n
本场乡试又怎么会有好名次?
\n
这些事,哪怕贡院的考署仍旧在封闭状态,阅卷评卷未结束,也早早被呈到了厉帝的案桌上了。
\n
他看得好笑,特别是看到那些学子们聚在各个文社里面嗷嗷叫的趣闻,心情好得不行。
\n
秦朝宁这么做,厉帝不觉得有任何问题,内心甚至还有几分欣慰。
\n
宣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郎,当年就是他钦点的。
\n
他选出来的状元郎,出点儿难题,还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