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这一点,季谒作为当事人深有体会。他对林霁予的了解程度甚至甚于自己,但在她下决心消失的几年里,不管是刻意去找,还是偶遇,结果统统失败。
\n
现实里并不存在一通电话打给给航空公司、12306 或者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就能调查出别人行动轨迹的人间奇迹。
\n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流水的不怕铁打的。想要找刻意躲起来的人,拼的是肉身,以及一点运气。
\n
显然,林霁予的现债主和她本人,之于她下定决心丢下烂摊子消失的前债主,都差了一点运气。
\n
说起来,林霁予和张志训也只是在律师在场的情况下见过两面。第一面是她收到起诉,需要与当事人面对面解决,另一面则是确定最终债务情况后,两人留了联系方式,作为日后沟通债务相关事宜的联系方式。
\n
在法院的判决书和一系列合同、证据中,林霁予其实知道张志训的所有信息。而如今,通过这些信息,只能在失信人员名单查询网上找到在这个人。
\n
林霁予对带头那人说:“张志训失联了,你们能找到他吗?”
\n
“当然找不到,之前的家庭住址也作废了。”那人似笑非笑地盯着林霁予,语气嘲讽,“他是故意的。他提前操作了财产转移,我们做了保全,最后就扣下来几千块钱。一边做债权转移,一边自己还收着钱,这几年人家都打算好了。”
\n
林霁予无视对方令人不舒服的反应,冷静道:“我们都找不到他,那就没办法三方对齐了。”
\n
对方却说:“我们找不到他,但是能找到你。债权已经在我们手里,你们之间的交易,到底是还钱,还是别的,是不是能算到这笔账里来,我们就管不着了。白纸黑字在这里,你现在欠我们 140 万,请尽快还钱吧。”
\n
林霁予着急地向前一步,却被季谒拦住。他拿出手机:“您加一下我们联系方式吧,后续事宜请和我们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