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果不其然,他很快就听到了白兰遗憾地嘀咕,“怎么还是这么警惕……”
\n
男子很懂得恰到好处地利用外形、身份、环境等等条件搏得同情,简直让人防不胜防。
\n
沢田纲吉深吸一口气,在白兰面前真是一刻都不能放松,稍一松懈就差点掉入网中。
\n
又由着他闹了一会,青年坐到电脑前开始处理今天的工作,却总是下意识打开珀罗普斯的社交账号,这位小慈善家的最后一条动态是三个月前的一张机场照。
\n
并配文案:危险并不在于假想的革命的祸害,而在于妨碍进步的墨守成规。
\n
沢田纲吉不禁自言自语道:
\n
“《安娜卡列尼娜》……”
\n
当时,沢田纲吉很快就找到了这句格言的出处,并挤出时间拜读了与之对应的厚厚名著。
\n
他一直不太擅长学习和阅读,那会纯粹是在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焦虑和迷茫地驱使下,硬着头皮把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塞进脑海里。
\n
他想理解、他想体会,到底是怎样的力量役使了这样一群人奋不顾身地奔向死亡,他想为那些疯狂找到一个确切的源头;之后理所当然的以失败告终。
\n
在文学方面没什么造诣的青年,只读出了一位个性解放的贵族妇女想要冲破世俗枷锁,大胆追求爱情,却以自杀收场的悲惨一生;更深层次的,什么关于新旧制度的交替;城市、物质文明快速倾轧发展下,对人性异化的反思;以及对当时矛盾而紧张的社会环境的真实反映等等,沢田纲吉拿出考试时做阅读理解的精神,才悟出点意思。
\n
高桥案的很多细节公安厅并未向外界披露,作为息息相关者,珀罗普斯的离去,以及这最后的动态,都为案件增添了不少众说纷纭的神秘色彩。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