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在同一衙门或上下级有直接统属关系的衙门内同时为官。防止亲属间互相包庇,徇私枉法。”
“避故:
不得担任其举主即推荐其参加科举者,此时虽已科举,但仍有荐官之途并存、师长或曾有深厚私恩之上司的直接下属。避免形成人身依附关系。”
陈平、曹参闻言相视一笑,果然陛下看似走了一步,实则步步为营,已经妙算人心。
“此法之要,在于‘互’字!”
刘盈轻敲桌案,强调道:“如同三把锁,环环相扣,意在最大程度地阻断官员在地方上形成盘根错节的私人势力网,防止其利用地缘、血缘、恩情关系结党营私,鱼肉乡里,对抗中枢!”
“确保政令畅通,吏治清明,让新选之才,能在相对干净的土壤中成长,为国效力,而非沦为私门之犬!”
陈平眼中精光闪烁,击节赞叹:“妙!陛下此《三互法》,实乃釜底抽薪之策!破关系网于未成之时!”
“虽执行起来或有繁琐之处,然其立意高远,切中时弊,实为巩固科举成果、澄清吏治之基石!臣附议!”
曹参也重重点头:“此法可行。当严明律条,令行禁止。”
周勃、灌婴虽对文官制度细节不甚了解,但也明白这是为了防止新官被“带坏”或“绑住”,纷纷表示支持。
很快,《三互法》的细则在陈平、曹参的主持下迅速拟定,以诏令形式颁行天下。
此法如同在刚刚因科举而沸腾的官场湖水中,投入了一块定石,虽激起涟漪,却也清晰地划定了界限,警示着所有跃跃欲试或心怀叵测之人——天子选才,为国为民,非为尔等结党营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