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堇非常满意,这就是他想要达到的效果。至于土地兼并的问题,皇帝还在呢,由不得他自作主张。
\n
明面上的强烈反对暂时没了,因为有个最浅显的道理是走到哪里都说得通的。那就是天大地大比不上吃饭最大,肚子都填不饱的时候,谁还在乎故土不故土的,哪里吃得饱他就愿意往哪里走。换句话说,迁民这事儿不缺人干,这不能成为任何人反对这件事的理由。可迁民需要的不仅是被迁的民,还得有大大小小众多负责此事的官员,不然事情非得乱套不可。
\n
只是,谁愿意去海外当官呢,这又是一个问题。被迁徙的老百姓是走投无路了,他们无田无地,风调雨顺的年份日子还能凑合,稍微遇到点天灾人祸,可能就要吃不上饭了。这些人去南洋虽然是背井离乡,却能从此拥有自己的土地,这个回报还是很划算的,不愁没人愿意冒险。可各级官员就不同了,他们本来过得舒舒服服的,谁会愿意一路颠簸去南洋吃苦受累。
\n
司徒堇不意外有人会提出这个疑问,可他一点都不担心会没人去。正正经经的两榜进士不愿去海外当官可以理解,三甲的同进士呢,死活考不上进士的举人呢,司徒堇不信这些人中就没有愿意搏一搏的。普通人出海讨生活,做生意的还能有个落叶归根的念想,出去种地的大概率就是直把他乡作故乡了。
\n
但是官员不是这样的,他们会升职、会调任,不过是辛苦几年而已。而且“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种环境,只要稍微能干点,很容易就出政绩了,回报率绝对不会低。
\n
皇帝登基十余年,难得有件事祖孙三人态度完全一致,大臣们心里犯着嘀咕,却没人再敢站出来找抽,甚至有反应快的已经在心里开始打算盘,家中子弟有没有一两个适合出去锻炼一下的。
\n
全场最沉默的人是司徒焞,他除了皇帝问他是否愿意的时候毫不含糊地点头说了愿意,再没开口说过一句话,让人十分好奇他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n
下朝以后,司徒焞拦住了司徒堇:“我有几句话想问问你,临川王可有空?”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