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自然科学有这样的铁律对吧,那在现实中做实验的时候,就相当于你有了一个不变的参照物,那就是类似于‘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一年四季轮回交替’一样的自然规律,这是没有问题的。比如你做一个自然实验,验证是不是由A就能得到B,因为你是自然实验,依据的是自然规律,那我们可以说是由A到达B,或者说,B是由A产生的,这样没什么问题。
作用于自然现象的法则与任何人类的想法都是相独立的一尽管这些法则的公式和选择使用的范畴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所在领域的主流思想所决定的。对于一个评判标准的可行性,要确定科学假说的有效性是否可以根据科学方法评判。
但是,这只限于在自然科学中,在经济学或者说行为学上并不能这么说。
为什么呢?
这就是金融大鄂索罗斯在他的《金融炼金术》里提出来的‘反身性’理论。
因为在经济学和行为学中,活动的主体是人,一旦任何活动有人的参与,那就不是简单的从A到B了,那就是从A到人再到B了,可是,人的思维不像‘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一年四季轮回交替’这样是铁律,而是不断变化的,这样的话,A到B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复杂了。
也就是说,在现实当中,市场参与者的思维与市场之间相互联系与影响,彼此无法独立,参与者的认知与市场永远处于变化过程之中。参与者的偏向以及认知的不完备性造成均衡点遥不可及,而趋势也只是不断地朝着目标移动参与者的思维直接影响市场情景,往往会造成市场诸多的不确定性。
反身性的概念其实很简单:在任何包含有思维参与者的情景中,参与者的思想和现实情况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思考者试图去了解真实的情况,另一方面他们试图获得一个他们想象中的结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