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是在后来,因为这样的统一的观看教育视频的时候,管教都有提前跟大家打过预防针的,说是会有视频巡查的,大家要坐姿端正、保持安静、认真观看,不能低头看书、不能交头接耳等等。
这个中年男人的举动,自然被巡看视频的管教发现了,第二天,管教进监的时候就当着大家的面批判了这个中年男人,违反了观看教育视频的纪律不说,他的这个行为,典型的是缺乏同理心,是一种反社会人格。
接下来,管教就针对性的跟大家普及了下这两个概念,并告诉大家要引以为戒,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管教从口袋里拿出了打印好的A4纸,读到:“同理心是指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感受、需求和观点,并且能够在情感上与他人产生共鸣的能力;具有同理心的人,能敏锐地感知到他人的情绪变化,无论是喜悦、悲伤、愤怒还是焦虑等,都能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去体会这些情绪产生的原因;
同时,他们还能理解他人的需求和动机,明白他人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行为和想法;在与他人交流和互动时,同理心强的人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选择,不会轻易地批评或指责,而是给予理解和支持;
例如,当朋友因为工作上的失误而感到沮丧时,有同理心的人会先倾听朋友的烦恼,表达对朋友感受的理解,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或帮助,而不是直接指责朋友的错误;
同理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有效沟通和解决冲突的重要基础,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信任和关爱。那么,缺乏同理心的人会有哪些表现呢?
首先,是难以理解他人的观点。这类人往往将自己的需求、感受和观点放在首位,过度关注自我,在他们的认知中,自己的看法和体验才是最重要的,对他人的观点和感受缺乏关注和重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