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是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然而这些均属相对的;
这类人在监狱和劳教机构占相当大比率,大约在40%-78%左右,不少是累犯或惯犯,往往因发生反应状态而送精神病机构要求医学鉴定,咱们这里也不乏去做精神鉴定的嫌疑人,对吧,你们朝夕相处在一起,比我更能了解有什么具体的不同;
反社会人格障碍虽然经常发生违纪行为,但与一般犯罪是有区别的,尽管二者对所犯罪行为均负有完全责任能力,司法精神科医生和司法工作者应区分反社会人格犯罪和不法分子作案;
首先,一般犯罪者往往有计划和有预谋地达成犯罪,反社会人格多不能;其次,犯罪者违法目的明显,反社会人格多受情感冲动支配,犯罪动机较模糊;再者,犯罪者在他人受害时作案手法隐蔽和狡诈,企图逃避罪责,反社会人格害人害己,而对自己的危害尤大;
还有,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较少造成凶杀或其他严重案件以致判处极刑;一般犯罪的人格固然是有缺陷的,但未达到人格障碍程度,而反社会人格则在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沉重的影响,反映在生活的各个侧面出现持续和长期的行为障碍;
这种人格的发病原因呢,跟父母的养育方式,不仅与父母自身文化、经济情况等有关,还与另一方的情况,如配偶是否健在以及家庭婚姻的状况息息相关,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家庭微环境复杂而微妙地影响着成员间的行为方式,而良性的家庭环境,父母正性的养育方式对极具塑造性的未成年人来说,意义无疑更加突出;
临床表现的话,有这类反社会人格的人在幼年往往或多或少的伴随着学习成绩不良、逃学、被开除、漫游、反复饮酒、性放荡、说谎、破坏公物、偷窃、违纪、对抗长者、攻击人等表现;
成长后情感肤浅而冷酷,脾气暴躁,自我控制不良,对人不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