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紧张,往往就会出现心跳加速、精力分散、动作失调等不良反应,很多人在人生的关口失手,心理紧张与焦虑是重要原因之一。
可是只要自己静下心来想想,就会发现这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我们没有人可以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但是,就像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在肯扬大学的演讲上说的那样:‘在繁琐无聊的日常中,日复一日地保持走出自我中心的自觉与警醒,真是困难得不可想象’。
很多事情知易行难,但是,只要你能知道了问题在哪,那你就要克服一切困难的去真正做到。既然如此,那我们何不给失败一个心理准备呢?要给自己一个失败的可能下的心里应对,这样你才能克服‘目的性颤抖’的心理现象。
就像有乒乓球爱好者向一位多次获得乒乓球单打冠军的高手请教成功的秘诀时,他竟出人预料的说道‘成功之前先要做好失败的准备’
,见大家都比较诧异的看着他,他又进一步解释说‘在进入正式比赛前,事先承认不论怎样做,你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就可以减少心理压力,从而取得比赛的成功’。
他还举例说,在一次全国乒乓球大赛中,他和一位国手争夺冠亚军,国手确实厉害,一上场就先赢了他两局,但由于他在进场前就做好了失败的心理准备,所以没有慌乱,完全放开来打,挺住了,最后反倒是他战胜了国手。
成功之前先做好失败的准备,并非放弃对成功的追求,而是让我们放松心情,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如此一来反倒容易成功。宁致远就一直在心里默念着这句话,来让自己的心态一直能够保持平衡。
其实,出现“穿针心理”现象并不奇怪。科学实验表明,一组儿童在情绪良好情况下平均智商为105,但在紧张状态下却降至91,两者相差十分显著;另据心理学家测试,75%的学生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乃至恐慌的情绪。
面对一些重大考试,特别是面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