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装甲部队的条令和思想还停留在十多年前的地步,不夸张的说,也就比欧战时期完善一点。
教授的回答颇为无奈——目前陆军上层对装甲部队的运用方式分为两大流派,难分胜负,教材在敲定之前自然无法更新。
“老师!等等!”
等下课以后商克找到了教授,向他索要两大流派的战术草案。
这种粗糙不完善的东西没什么可藏着掖着的,况且本来就会作为以后讨论课的内容,因此商克很顺利的就拿到了一本小册子。
他发现本国陆军争执不下的两个流派其实就是步兵战车派和骑兵战车派。
前者将坦克视作可以移动的火力点,坚持步兵至上,主张让坦克作为步兵部队进攻时的支援兵器。
后者将坦克视作具备强大攻击力的机动力量,因而是骑兵的上位替代,主张让坦克集群寻机突袭薄弱之处。
商克返回宿舍后仔细看完了小册子,评价道:“非常好,全错。”
不论是步兵战车流派还是骑兵战车流派,坦克的设计思路和运用思路都会逐渐向历史上大战初期的苏军和法军那样演化。
集中运用快速骑兵坦克(BT-7或索玛S-35),缺乏步兵配合,即使达成突破也无法巩固成果。
分散运用慢速步兵坦克(T-35或雷诺R-35),缺乏机动性,遇到积极主动的敌人就会焦头烂额。
只能说不愧是新生兵种,探索阶段想找对门路真不容易。
原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