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无君父。
\n
而事实上,他也到了致仕的年纪,放下,全身而退,未尝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n
可他恋栈权位已久,也不是说放下就能那么容易放下。
\n
总该得一些什么吧。
\n
杨家门楣都压在他脊梁上呢。
\n
短暂一番权衡,杨元正心知大势已去,从裴浚踏入这个门槛,他就没了别的选择,于是他起身道,
\n
“陛下对臣恩厚泽绵,臣铭感五内,今日满朝文武在场,给臣做个见证,臣实在老了,恐无法侍奉陛下,还请陛下令择贤明,准臣致仕吧。”
\n
裴浚闻言连忙哎了一句,摇头道,“阁老这话说错了,您不仅是三朝元老,更是朕心腹肱骨,朝廷没了你不成。”
\n
若是杨元正聪明,隔几日上书致仕,他也就顺理成章批复,这样里子面子都有了,可现在当着大家伙的面说这话,像什么?
\n
像他这位做皇帝的在逼他。
\n
裴浚不是没法子逼杨元正退位,今日略施计俩,便可将杨府全家发落。
\n
但他没有这么做,杨元正历经三朝,是真正的为国尽瘁,死而后已,即便有弄权之嫌,却也不能磨灭他的功勋,满朝文武看着,天底下百姓看着,这一场相权与皇权之争,必须和平过渡。
\n
不仅是为了朝廷平稳,为了青史留下君臣相和的佳话,也为了他为君的底线。
\n
君上有度,底下臣子方有节。
\n
而杨元正之所以这么做,显然是在跟他掰手腕,谈条件。
\n
君臣这会儿像是隔了一层窗户纸,暗自交锋,你来我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