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亨亚日对自身的要求。
第二天醒来,亨亚日习惯照旧,个人把日程做足。三人也依然是在旅馆里用了早餐,只是早餐后并没有如往日一样直接去往目的地,而是又回了房间。进了房间,葛自澹示意二人坐下说话。葛自澹说道:“就如昨日说的一样,我们今天就离了江门町,我等会儿和明宇去火车站去买前往茗都的火车票,亚日就在旅馆里看书吧。也算休息调整一下,到茗都后,我们就不做太具体的规划安排,随遇而安吧。除了必须要去凭吊故人以外,就只先在周边随便走走,走到哪里就在那里歇息,不用像在江门町一样,时间安排的这么仓促。之后的主要行程就是参访了,商贸、集市、大学、政府、民居、公园等等这些都好说,仍然是工厂这边稍微麻烦一些,不过也不打紧,到时看情况再说吧,也仅仅只是参访,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余二人点了点头。
过了一会儿,葛自澹和谢明宇喝过茶就出门去了,亨亚日依然留在旅馆里看书。书却是读到了史之汉篇,更前面的史书已经读过了,也大致知道了前史的基本情况。《史》一书也已经读了一段时间,前面春秋战国和大统一的始朝本纪、列传都已读过,相对比于本纪,列传却是要精彩的多,众生相更是多样别致。尤其是始朝一统和汉史立国的这两个部分过程是跌宕起伏,各路英雄豪杰你方唱罢他又来,轮次的登上舞台;生旦净末丑的各种形象传神生动,一个个时间节点上,浓墨重彩的各人都是时代的弄潮儿;故事生动、形象、荡气回肠,刻画的人物形象样式虽然单一,但不刻板,围绕着基本的立意,表述的很丰满,故事很形象,人物描写的很生动,细节刻画的跃然纸上;文体脱胎于早期史的形式,又有发展创新,这大概也是日后小说故事得到发展的典范吧。先给一个人或一个故事钉上基调,划上标签,然后摘取所需的点滴来印证这个基调、标签,别人都是本末倒置,它却是立个桩做标靶,只要能中这标靶,就是他所需要的。笔者司马公生活的时代距离那段史未久,或许耳濡目染的做了一部分史的亲证人,只不管这部分说是史事是否会因人而有所偏颇。只是要论各史在国内的影响之大,多数人会首推《史》,亨亚日早先对此也曾有耳闻,只这次自身亲读,感觉自是中的,只是感受却并不相同,就可读性或说故事性而言,这么说或是没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