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避难所里安顿好后,比之第一回,也算是轻车熟路的,时间上要节约了不少,比之以往也早了不少。然用过牛奶面包的晚餐后,三人还是选择留下,当前还不是适宜外出散步的时候。虽然环境上熟悉些,这避难所也不是什么荒郊野岭的,但四周的人家也并不多,更何况又是在受灾之后,电力供应还未完全恢复,只有一些紧要的地方才部分恢复了电力,在这种情形下,散步就成了一种奢侈的行为。三人先是都坐在褥子上,因还没有睡意,公共场合也不适宜过多的交流,于是三人各自想着心事。亨亚日想到这四天的志愿服务旅程终于要结束了,心里也是五味杂陈。收获不小,但也被灾区各种惨状刺激,要是一直留在家中,就很难得想象台风过后,受灾当地是个什么样的情形,更不用讲自己在这几天里所见到、聊到、经历到的灾后景象。不但有房屋、财产等生活着落上的损失,更有受灾之后各色人的种种表现,这一切都仿似刚刚发生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这中间官府指挥救助的条例和效率、职员的热忱和干劲、灾民的安守和不放弃等等这一切,让亨亚日印象深刻、感触很深。当初在德安府时,并非没有亨亚日身边的同学因各种各样的情由受灾,但指挥救济的只能是本家以及本家的近亲属,当地官府对此一般是不闻不问的,且当人求助时,更是一脸的嫌弃,这是给自己添麻烦的。赋税仍是缺一不可的东西,你自己的麻烦和困难,只得你自己克服,与人无干,就是这样一句话,活该你自己倒霉,冰冷而无情。
亨亚日知晓人类建立国家的初衷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无从知晓人类社会为什么会需要这么多的官员,也不知道这些官员都具体从事的是什么样的事情,这些又和追求更好的生活有什么样必然间的联系?书本上自然是不会介绍这些的,先生的书上也不会专门提及这些。但从先生和自己以及别人谈话中的只言片语中,以及自己这些时日以来的亲身经历来看,亨亚日能隐隐约约的体会到一些异样。书上只能读到所谓苛政猛于虎这些不着边际的话和典故,只是它不会教你识别、分辨,告诉你什么样的政是苛政,现在是不是一样的存在这种情况?只会是轻描淡写的讲一个故事,然后让你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人出游,在山里遇到一个妇人在哭,说男人让虎吃了;然后过了段时间,这人再次路过这地方之时,依然遇到那个妇人,而那妇人依然在哭,说是儿子也让老虎吃了;于是这人就一再问那妇人,说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