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留心观察自己想要看到的,这一程之后,以后的时间也是紧张的很,或许你日后也不会有时间和机会再重来这么一回,也是说不得的事,所以珍惜一路上的这些异国风情也是不错的。”亨亚日点头答应。
亨亚日又在阳台处稍稍坐了一会儿后,就起身告辞回到案几旁,再次拿起书来苦读。史书不是说让你去理解,去探索的,而主要是让初读者去记、去看,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至于说为什么会发生那些事,书本是不会直接告诉你,它只会旁敲侧击的从一个个众生相说起。事情当是真实发生过的,至于事情详情是不是历史真相就不好说了,期间必定有笔者的立场在,至于读者个人是否有兴趣、有能力从中发掘出“历史真相”来,都是读者的兴之所至。他倾向谁、恭维谁、贬低谁,自是有他自己的一套不足为外人道的内心,不过有一点是一定的,都道文人相轻,在史书中却往往是不会有这一点的。大凡文人,尤其是文豪或以文著名的历史人物,没有几个会在史书中留下哪怕半点的瑕疵,表现的比圣人都强,更像是完人、至人,而唯独不像一个个曾经生活过的活生生的人。当然,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要结合历史周期律来看的话,这话好似什么都没说。一个个历史周而复始的再现,由乱及治,再由盛至衰,衰败和兴起再现,从而实现朝代的更替。至于人们,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只是天下的兴亡、王朝的更替又与寻常人何干!
一夜无话,第二日上午八时多,葛自澹三人终于在市议会大楼前和酒井教授会合。酒井教授正在一些看起来面善之人身旁说话,葛自澹从中发现了一位在观访茗都电厂时曾经见过的人,这人大约也注意到了葛自澹三人的到来,同时也向他点头示意。看来这些人中应该带哦是茗都电厂的人,只是人们到达这里的时候有些早,议会的大门此时并没有大开,人们不得不在门口等着。来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不少人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处小声说着话,三人则因所识之人甚少,就在酒井教授一旁听他们闲聊。从他们闲聊的话题中可以听出来,来人多是电厂议题的利益相关者,要么是动迁区,要么是用工者,就是不知道这些旁听席次的获取之中,有没有酒井的功劳。但无论如何,看起来获得旁听席次的酒井教授的亲友团人数不少。而随着旁听之人逐渐到达,酒井教授这个社会活动家点头招呼人也变得更频繁起来。亨亚日看到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