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直接做个带十二个孔洞的煤饼模具,将配置好的湿泥煤团放进去按压成形,再晾晒几日不就得了?
\n
还有林菱灶台里内嵌的蜂窝煤炉子也不错,后人似乎又是用钢铁做的炉子,但他们可以用便宜的陶土烧制一模一样的!
\n
简单易得,又能节省煤炭,于是纷纷下旨推行。
\n
古人们对蜂窝煤感兴趣的时候,林菱已经把面线糊的配料都切好了,加了海蛎香菇等配料的汤汁也熬好了,将面线碾碎放入沸汤中,再调上淀粉,加了盐、胡椒粉、芹菜,没一会儿就好了。
\n
唐朝,李世民看到林菱随手打开装胡椒粉的盖子,撒下一把胡椒粉的时候,也不禁感叹:“后人不仅人人都吃得起雪盐,连昂贵的胡椒也如此寻常啊,真是物质富饶之盛世!”
\n
唐朝的胡椒十分金贵,非达官贵人不能食。
\n
林菱把面线糊端上餐桌,油条也切成一段一段盛在不锈钢盘子里,装好后就到楼上去叫爷爷起来,然后还跑去隔壁叫五叔爷爷过来吃早饭。
\n
林爷爷洗漱完下楼,五叔爷爷也推着他鼓鼓囊囊的巨大行李箱过来了,林菱见了吓一跳:“五叔爷爷,你咋带那么多东西啊?”
\n
“都是给你堂姑带的东西,她在外面吃不到家乡菜啊!”五叔爷爷嘿嘿一笑,将行李箱艰难放倒,拉链拉开,那么大的行李箱,属于五叔爷爷的只有三套夏天薄薄的衣服,其他都是食物。
\n
真空包装袋里分别装了刚刚杀好的土鸡、土鸭;一大包平日自己都不舍得吃的红菇、大干贝;连夜亲手包的燕皮、扁肉;用来拌面一绝的沙茶酱……满满的都是一个老父亲的爱。
\n
古人们见了也不由感慨:“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老父也是如此啊!”
\n
清朝,乾隆却对那个行李箱感兴趣,忙叫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