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赵高蛊惑,改立胡亥。
\n
还有另一种说法更为可信——扶苏娶得是王翦老将军的孙女儿。这样的话,扶苏的身后几乎站着整个大秦帝国七成的精兵,怎么能不让赵高胡亥胆寒呢?又怎么能说嬴政不喜爱这个儿子呢?嬴政就差没把头上的冕旒冠摘下来戴在他头上了!可惜,嬴政没来得及等到长子成才,就突然病逝……】
\n
后面的事,嬴政已经知道了。
\n
他低头望着眼眸涌动着许多情绪的儿子,终究还是什么都没有说。
\n
有些事、有些道理,旁人耳提面命一千遍、一万遍,都不如自己悟一遍,才算真的明白。
\n
【爷爷之前也说过,为什么扶苏得到那么多人的怀念呢?因为扶苏在当时名声很好,他不但接受儒家仁爱德治的理念,也理所当然受过法家教育,因此不少人遐想,若是扶苏继位,或许能对大秦做出“儒法兼收”的调整。
\n
这其实就有点像刘邦建立大汉后的治国理念:治国理政,为什么要只信奉一种学说?刘邦缔造的大汉因刘邦这个老祖宗独特的实用主义风格,给汉代历代君主都开了个好头,汉朝治国不仅讲究文武之道、宽猛相济、德治与刑法平衡,还因时而异,从一开始无为之治黄老之学到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再到汉宣帝“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儒教?”主打一个对我大汉统治有用的就用,没用的就扔掉!
\n
大汉从没有固执信任一种学说,也从不迁就任何一家,就拿董仲舒来说,他创立了一个新的儒家思想体系,很符合汉武帝的要求,汉武帝才会用他的理论。所以,在汉朝,只有各家学说“创新”来适应王权,没有王权必须全盘接受某个学说的说法。汉朝君主大多继承了刘邦的“无赖”、“实用”、“灵活”的风格,总在适合的国情下用合适的制度,不断调整完善“自我革命”,这也是两汉能够沿袭四百年的原因之一。】
\n
汉朝,汉高祖时期。
\n
刘邦被夸得眉开眼笑:“没错,是乃公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