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不气人。
\n
第58章 四播结束
\n
◎各朝的变化与反应◎
\n
南宋,宋慈正坐在马车里离开京都前往湖南。
\n
今年他迁任直秘阁、湖南提点刑狱。而他耗费了一生心血的《洗冤集录》也已经编撰得七七八八,或许到了今年的冬天,便可成书了。因此在马车上他也放心不下此事,马车晃动,光线也不足,他便从随身的藤箱中翻找出了“叆叇(眼镜)”用布条绑在了耳后,便于翻阅自己的手稿。
\n
这“叆叇”乃水晶磨成,价值千金,一匹良马方能换一副叆叇,素来仅有达官贵族才能享用,宋慈为官清廉,哪里用得起,这还是出京的时候,官家听闻他年纪大了目昏,不辨细字,特意赠与的。
\n
虽说仙迹为他赐名“宋小慈”,但宋慈今年调任湖南,已六十有三,是个须发斑白的老头子了。
\n
倒也有缘,林娘子去了长沙,他也要去湖南任官。
\n
宋慈在车上将自己的手稿翻了一遍,又删改多处,这才摘下叆叇准备歇息,但松开耳后布条以后,眼前明晰的字迹又再次变得细小模糊,他忽然想起仙迹说过的显微镜。
\n
显微镜,顾名思义,能显现微小事物的镜子?
\n
或许不是镜子,而是如镜子一般通透、透光的……宋慈目光落在手中的叆叇上,再次将叆叇举起来放在眼前,光明重现,细小的字在眼前放大了,摘下,一切又恢复如常。
\n
他若有所思。
\n
比起宋慈还在推测显微镜的构造,清朝民间的一些平行时空中,已经迈开了一大步,觉醒的医者也很快将为华夏推开微观的大门,去看见一个新的世界。
\n
清,雍正五年,江苏吴县叶家。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