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大多的人都放下了手上的事,有些好奇地望着面前这平平无奇的三间土胚房子。
\n
明万历年间,张居正微微仰头,此刻的大明也是一个晴天,阳光普照大地。他望着满地浮光跃金,轻轻呢喃:“太阳啊……”
\n
林菱没有再多说什么,她跟随队伍排队进去,然后蹭了一个前面导游的讲解,听了一路。
\n
因为里面很小,所以很快就看完了,但两个爷爷都很兴奋,因为这里面的墙上还挂着好几张旧照片,这里面的陈设都是那么质朴。
\n
【一对最平凡的农民孕育出来的孩子,所以天然地会和我们站在一起。】
\n
导游这么说。
\n
但林菱却不大认同这个观点。
\n
走出来等车准备去纪念馆的时候,林菱就忍不住对爷爷说:
\n
【用出身去断言将来,我觉得不对。古往今来,也有不少出身高贵的人抛弃了自己的阶级选择了老百姓,也有不少出身微寒的皇帝,比如朱元璋,他出身够低了吧?但是最后怎么样呢?他们大多最后都忘了自己的出身。这句话不对。】
\n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本来对后世去看那几间老房子便有点预感,果然听到林菱说起了他,他不禁嘀咕道:“咱以前可是住窝棚的,哪里住过瓦房,瓦房都是地主老爷才能住的。”
\n
后来听到林菱说他忘了自己出身,朱元璋就不服气了:“咱何时忘记了?咱若是忘了就不会给老百姓发《大诰》了!咱若是忘了,便不会那么严厉惩治贪官了!咱没忘!没忘!”
\n
林爷爷笑道:
\n
【是,爷爷赞同你的说法。导游也是随口一说,不必太过较真,毕竟每天要面对那么多游客,他们说的时候也有临场发挥不够严谨的时候。】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