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早已证实,物质本质上都是能量的聚合体,聚则为物,散则为能。我很好奇,现在你们是如何做到反向操作的呢?”
沈星云对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他的问题总是切中要害,直指实验的关键核心。
苏春阳耐心地解释道:“你也清楚,在地球上,所有的运动若想更快地向前推进,都必须先向后蓄积力量,这是一种普遍的物理现象。我们的实验也是基于这个原理,在成功获得中微子反物质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之后,将其向相反的方向释放。在这急剧的能量变化过程中,去寻找时空镜像节点,就如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寻找那座神秘的灯塔,指引我们通向时空穿越的彼岸。”
苏春阳的解释深入浅出,让大家对这个复杂的科学原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赵芯茹不禁惊叹道:“这真是一个大胆而疯狂的想法!虽然现在我们已经成功实现了信号的链接,但究竟怎样才能确定实物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达到那个时空呢?”她的担忧不无道理,实物传送涉及到众多复杂的因素,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
苏春阳有条不紊地回答:“就如同我们进行太空飞行一样,一开始都是先进行无人试验,积累足够的经验和数据。当时机成熟时,我们便可以通过实验站精准控制中微子反物质的能量释放,在通过坐标金字塔设定超光速的转换点,从而实现实物的安全传送。这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冒险,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确保万无一失。”他的回答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让大家对实验的可行性有了更多的信心。
丁伯年若有所思,随后表示:“苏教授,依我之见,喜马拉雅超级磁共振既是导致时空不稳的因素,也是制造时空变化的最佳时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自然现象,为我们的实验创造有利条件。”丁伯年的建议为实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让大家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苏春阳点头表示赞同:“是的,丁教授。如果没有充分的后手准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