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大量使用进口棉花,每年进口额要百万担,北伐前期更是达到了接近两百万担,价值大约7000万,位居中国进口商品价值的前三。
这就是民国时期国内工商业的艰难情况。
北洋政府没能力保护本土民族企业,连关税自主权都没有,只能任人宰割。
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与原材料贸易又有着巨大的贸易剪刀差。你要是依靠原材料出口为主,价格上涨的幅度将远远落后于工业制成品价格的上涨幅度。
——会被人当作韭菜一直不断割。
当然这就是西方最希望维持的局面。
他们喜欢高高在上坐享其成,众多发展中国家老老实实当奶牛,给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你要是想突破,搞上游产业或者高科技,就弄你。
被西方忽悠瘸的太多了,什么印度、菲律宾、孟加拉的,到了一百年后还深受其害。
在西方眼中,其他国家只配喝汤,永永远远只能做低端制造业,让他们享受高福利以及羡慕的目光。
这个情况很难突破,要是突破不了,众多发展中国家也要像当年咱们一样,卖出上亿条裤子,换一架波音飞机。
李谕没啥办法,这不是他个人能够左右的。
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口物品的购买力指数平均比10年前下降了10个百分点左右,列强因此能够以相同的代价在中国得到更多的产品。
与此同时,军阀又展开了混战,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等等,打得昏天暗地。军队所到之处,交通阻塞,给工商业带来巨大祸害。
张謇说:“还是疏才兄弟聪明,能够以外商之壳做生意,这种优势是我等无法望其项背的。有低税款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