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多难,连一个弹丸小国都可随意欺辱?
\n
【后来小日本投降,三校北归,当时的教授冯友兰还写了一篇纪念碑文,里面有几句写得非常好。】
\n
水镜里出现一面石碑并一段文字,陶渊明仰头,眯着眼仔细辨认:“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
\n
颜延之接了下去,语气轻颤:“……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
\n
南宋,辛弃疾双目含泪地开口:“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
\n
明末,秣陵。
\n
屈大均形容枯槁,停在钟山之畔,听水镜里再一次说起南明故国,他垂眸,声声泣血:“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n
【我们是第四次南渡,却可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成功北归,这是无数先辈浴血奋战的结果,也是军民一心同仇敌忾的结果。】
\n
她的语气尽是骄傲与自豪,诸天万朝因为窥见后世惨烈历史的一角而有些沉闷的心也被唤醒似的,轻松了几分。
\n
秦皇汉武等人在心里悄悄松了一口气:还好,天不绝华夏。
\n
【说到这些就扯远啦,总之大家读诗要多注意联系时代背景。
\n
说回陶渊明。虽然我们心里觉得晋怎么屑怎么屑,但生活在晋朝的人其实不太会怀念你魏蜀吴,陶渊明对晋室还是非常有归属感的。前面讲过,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大司马,平定过叛乱的,陶渊明很崇敬这个曾祖。】
\n
【另一方面,从陶渊明的诗文来看,他年少时还是以儒家作为自己的终生之志的。我们简单摘录几句。】
\n
颜延之抬头,二人多年好友,他仰慕陶渊明的人品,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