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天下,同时杀死大司农桓范。一百五十多年后,桓范的子孙桓玄夺了司马氏仅剩的半壁江山,历史的安排,实在耐人寻味。】
\n
许都。
\n
曹丕看着已然匍匐在地的司马懿,不无讽刺地笑了笑:“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你说对吗?司马仲达。”
\n
司马懿手心是津津冷汗,几乎将地砖濡湿,这就是他的后代,永远被钉在史书上、遗臭万年的后代。
\n
【可即便如此,在陶渊明心里,晋依旧是正统,篡晋的桓玄,是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桓玄篡位后骄奢淫逸,国家的局面并没有改变,其后,刘裕以讨伐桓玄的名义于京口举兵起义,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了桓楚在此的兵力。】
\n
【刘裕,据传是刘备的后人,刘备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真要这么算,刘裕还是汉室宗亲,没想到吧,大汉又活了。】
\n
刘彻可算是露出了个笑脸:“朕的后代就是争气。”
\n
卫青心说人家好像不是您的后代,但看着自家陛下这么高兴的模样还是默默闭了嘴,算了,一笔写不出两个刘来。
\n
刘备也是又意外又高兴,司马家的糟心事听得他窝了满肚子的火气,本以为刘氏一脉已然完了,没想到后面还能出现一个刘裕,还是自己的后人,心情好了不止一点。
\n
显然两人都选择性忽略了楚棠话里的那个“据传”,也忽略了刘裕起兵的名义是讨伐桓玄,言下之意就是匡复晋室。
\n
【刘裕草根出身,跟刘备一样卖过草鞋,当年在孙恩麾下,作战骁勇,陶渊明一听说他起兵了非常高兴,他认为刘裕出身寒微,心怀大志,一定能诛灭桓玄,匡扶晋室,救万民于水火,于是他就乔装打扮去到建康,投到刘裕麾下。
\n
面对陶渊明这样一个根正苗红的大才子来访,刘裕非常高兴,他竟然能从桓玄控制下的江州乔装打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