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谒。就是拿着自己的诗文主动去联络当时文坛巨擘,得到他们的赞美和举荐就能身价倍增,从而进入仕途,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嗯……有点像今天的保送,这是李白理想的人生道路。】
\n
咸阳。
\n
嬴政听到商贾之家不能参加科举倒是不觉得奇怪。士农工商,商人一向排在最末,不准参加科举也正常。
\n
他对楚棠提到的公务员很感兴趣:“公务,公要事务,公务员就是处理公要事务的人么?”
\n
李斯接话道:“水镜将公务员与科举并称,想来这公务员应是后世选拔的人才。”
\n
嬴政觉得他说的有几分道理,又道:“那后面提到的‘保送’,便是保证送为公务员?”
\n
他皱眉,忽然决出几分不妥:“若干谒入仕,那干谒的对象不一定是文坛巨擘,也可能是达官贵人,公忠之士倒还好说,若是那贪赃枉法之辈,便无法保证能推举良才。”
\n
李斯深以为然:“陛下所言极是,若圣明君主尚好,万一主暗臣欺,后果不堪设想。”
\n
嬴政颔首,如此说来,还是科考得好。
\n
未央宫。
\n
刘彻咂摸了一下:“这干谒的形式背后,倒是有些现下察举的影子。”
\n
个人才名与达官贵人的引荐同样重要,看来唐朝的科举也并非尽善尽美。他心思微转,觉得开科举这个事还要再细细斟酌一番,尽量完善。
\n
【唐朝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非常狂热,当然这不带贬义,因为在那样一个蓬勃向上的朝代里,每个人都充满激情,想跻身时代风云,与历史共振,那是盛世大唐才有的气度,由此也形成了唐代独特的干谒之风。
\n
不仅李白如此,杜甫、王维、孟浩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