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苏轼微微皱眉:“这胡适既然修文史,该是个有见地的人物,怎的这段话说得如此浅薄?”
\n
李白虽修习纵横之术,又有道家风神,但骨子里仍是有兼济天下的情怀,怎么能如此武断的认为他不合适也不愿做官?
\n
苏辙也觉得这段话有失偏颇:“太白并未有一展才华之机,是否适合,能力如何,确实不宜如此武断地结论。”
\n
长安院落。
\n
贺知章脸色也不太好,李白是他举荐的人,他便是看中了李白的才华,认为对方能接替自己,才屡屡在圣上面前进言,这人直言李白不适合做官,岂不是在说他贺知章看走了眼?
\n
“简直胡言乱语!”
\n
李白笑呵呵地给他斟了杯酒:“贺监勿气,千载评说见仁见智,何必动怒呢?”
\n
贺知章没好气道:“你这是认下了?”
\n
李白摇摇头:“我觉得我还是愿意做官的。”
\n
至于适不适合……他轻轻和贺知章碰了一下杯,但笑不语。
\n
三国。
\n
心情终于平复的曹操可算是能跟上水镜的思路发表意见了:“要我看这话说得就不对,若那玄宗肯让李白参与政事,让他写些诏书檄文,也比净咏诵美人强啊!”
\n
他想起建安五年,袁绍帐下才士陈琳所作的《为袁绍檄豫州文》,那真是才气纵横酣畅淋漓,他读罢不觉惊出一身冷汗,连头风都好了。
\n
后来邺城告破,陈琳被俘,他爱其才,任命其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檄文多出于陈琳之手,陈琳也从不曾让他失望。
\n
想到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