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n
汉代文学承继楚骚,所作以楚辞体、骚赋居多,文学传统上也颇祖楚地。当年,宋玉以一句“悲哉秋之为气也”奠定悲秋之旨,杜诗悲秋,按说亦是沿袭前代。但是,还是那句话,前后差别太大了。
\n
刘彻面上的轻松褪去,青年意气风发,老年艰难苦恨,好像转眼就把人的一辈子看完了,他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n
太极宫。
\n
李世民的表情也凝重起来,杜甫这样,不会也是李隆基造的孽吧!
\n
夔州。
\n
杜甫的妻子没忍住抹了抹眼泪,这诗写的,可不就是相公眼下的景象么?
\n
洛阳。
\n
李白读完之后也收敛了神色,再次拍了拍杜甫的肩膀:“此诗情绪,尽在一个悲字。”
\n
和眼下小友的状态,相差甚远啊!
\n
杜甫也被水镜上自己未来的诗作惊到了,他张了张嘴,颇有些不可置信:
\n
“后来的我,这么惨吗?”
\n
作者有话要说:做了个颈椎运动,咔咔响,也是绝了/捂脸1.圣者,通也。——《说文解字》
\n
2.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司马光《资治通鉴》(忽略这句引用的时代问题/捂脸)
\n
3.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上李邕》
\n
4.对《望岳》的解释参考孙绍振老师《沉郁顿挫与精微潜隐》——《望岳》篇5.杜审言,字必简。
\n
6.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九辩》
\n&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