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们的建议,咂摸着自己是不是也去认个什么厉害祖宗,然后让厉害祖宗给自己带点厉害孙子出来。
\n
水镜讲了这么多次,除了他老朱家的,大明就提了个徐渭好吗!
\n
唐朝。
\n
李贺纠结了一下前面那个“附赠”,附属赠送,好像挺没面子的,可是后面说他们四人占尽大唐诗坛三分之二的风流诶!
\n
李贺愁苦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青史有他。
\n
李商隐心情颇为美丽,小李杜,还是和杜牧并称,自己和杜牧合该做朋友啊!
\n
至于杜牧:……称号很好,就是不太想和李商隐排在一起。
\n
【一不小心又扯了很远,让我们拉回来。杜甫系出名门,祖父杜审言又是初唐著名诗人,杜甫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更兼天资聪颖。李白是“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杜甫也不遑多让,“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曾经的杜甫,也有着李白式的狂傲。】
\n
洛阳。
\n
杜甫眼中露出几分怀念:“我的母亲去世很早,但姑母待我极好,视如己出。诗书教习,日用种种,皆是姑母操劳,才有我之今日。”
\n
【少年的他,看过公孙大娘的剑舞,听过李龟年的演奏,十五岁的年纪了,还是“一日上树能千回”,就为了院子里树上的那几颗梨啊枣。】
\n
水镜下的众人发出开了会心的一笑,似是意外诗圣还有这么顽皮的时候,和自己的孩子好像也没什么不同。
\n
青年杜甫有些脸红,以后写诗得注意着点,怎么就被这样拿出来说了呢!
\n
与此同时,正在夔州的老年杜甫却是怅然一笑,眼中半是怀念,半是感伤。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