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n
中唐。
\n
白居易怔愣片刻才回过神来:“怎么就是郁达夫呢???”
\n
他呢?!《琵琶行》呢?!不是说《登高》的后面是《琵琶行》吗?!
\n
郁达夫写的能有我好吗?!
\n
唐宣宗李忱同样不爽:“怎么不是白乐天?!”
\n
白乐天的诗写得多好啊!“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他的《琵琶行》就是千古绝唱!
\n
李忱在心中将白居易的《琵琶行》回顾了一遍,又冷哼一声。朕倒要看看,郁达夫能写出什么样的作品,竟抢了白乐天的先!
\n
画面变换,水镜上出现一段朱红的城墙,城墙右侧垂下一簇金黄的银杏叶,正中间是几个大字:《故都的秋》——郁达夫。
\n
白居易眼中划过一丝疑惑,这个名字,看起来不太像诗,莫非是其他文章?
\n
李贺对这个名字同样疑惑:“故都的秋,意为故都之秋?”
\n
如此书辞,似不甚雅致。
\n
刚刚尚在沉思的李世民也回过神来,咂摸着这几个字的意思:“故者旧也;都或为国都;‘的’当与“之”字同调;故都的秋,似有怀念之意。此作莫非暗含黍离之悲?”
\n
当年,周大夫行至周朝国都,见到故朝宫室宗庙,尽已长满禾黍,心中仓惶不忍去,唱为《黍离》一首,诗中有“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之句,极言故朝之思。联想到前面曾提到过的南渡,莫非此作写于后世罹乱之时?!
\n
不止是他,秦皇汉武包括后面的武则天、赵匡胤朱元璋等都想到了这一点。一时间,对后代的担忧取代了此前对“革命”的犹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