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绪无法示人,也不愿示人,故而反复踌躇,不肯出来相见。”
\n
苏辙顺着他的话接道:“如兄长所言,‘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是对客的拘谨,更有郁郁寂寥之意了。”
\n
苏轼颔首,叹服道:“一语而含义颇丰,白香山不愧是中唐大家啊!”
\n
跟在唐朝之后,是宋人的悲哀,尤其是宋代文人的悲哀,盖因唐人已将诗写景,恰如高山横亘于前,仰止之间难以逾越,即使才高如苏轼,一时也不禁感慨。
\n
“不知我朝可有如李杜元白那样的名家。”
\n
“定是有的。”苏辙断然道,“楚姑娘多次提到兄长的《赤壁赋》,兄长定然是载于典册的名家!”
\n
苏辙对自家兄长可是颇有信心的。
\n
【自琵琶女的出现,诗歌的主体段落之一——音乐描写终于登场。这一段是试卷上的常客,也是我们讲解的重点,大家一定要高亮注意啊!】
\n
楚棠特意画了个着重号,惹得众人也不禁紧张起来,自古及今,被拿来考试的篇目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段音乐描写竟然能成为试卷上的常客,他们倒要看看到底有什么新奇之处。
\n
【乐以传情,请大家自由诵读诗中音乐描写的部分,思考,你从诗人对琵琶声的描写中感受到了琵琶女怎样的情绪变化呢?可以尝试用折线图来表示。】
\n
唐朝。
\n
由于受到郁达夫事迹的感召,李贺的精神振奋了许多,此时也能在庭院里听水镜里解诗了。
\n
他跟着思索:“折线图,便是以线条的波动来表现心绪之流动?”
\n
这倒是个颇见新奇的形式,李贺来了兴趣,一边读诗一边跟着描画。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