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李世民轻呼一口气:“这竟然也是那个人的词。”
\n
他们所见那人的词,有“指点江山”的意气,有“敢教日月换新天”壮魄,有“换了人间”的振奋。不曾想,那样一支健笔,竟也有浸上柔情血泪之时。
\n
终南山。
\n
读罢诗词的李白敛了神色,郑重地斟了一杯酒向夜空举起:“吴刚是否捧出桂花酒不曾知晓,白先遥敬一杯。”
\n
中唐。
\n
元稹也顾不得为自己在后世的形象而伤心了,眼前这首悼亡词,深情悲痛,非哀绝不能道,读之不免让人跟着伤心落泪。
\n
北宋。
\n
苏轼暂时搁笔:“这词写得不寻常。”
\n
“兄长?”苏辙看向他。
\n
“杨、柳之魂直上云霄,竟得仙人捧酒相待,气魄毕竟不凡。月中嫦娥亦为之舒展广袖,他的骄杨,是忠魂。”
\n
苏轼望着水镜里的词,那女子,想必是像前面所说的,为革命牺牲了吧!人间伏虎,便是妖氛已除,写这首词,一为寄托哀思,一,也是告慰亡灵。
\n
【回到课文。周瑜的美满婚姻让苏轼回想起自己的伤怀,可两人的对照不止于此。三十几岁的周瑜雄姿英发,可四十多岁的苏轼呢,却是“早生华发”,这里的“华”其实就是“花”,他已经生出白发了,在外貌上又被秒了一波。
\n
同时,周瑜官居要职,是故主孙策钦命的安邦重臣,还打下了赤壁之战这样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可以说是年纪轻轻功成名就。
\n
但苏轼这时其实是被贬的,贬在黄州做团练副使,就有点像民间自卫队副队长,几乎没有什么实权。从人生际遇来看,他也不如周瑜。】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