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苏轼,当真是好大气魄。”欧阳修失笑。
\n
皇宫。
\n
宋仁宗赵祯饶有兴趣:“致君尧舜,此事何难,苏轼对自己,比对皇帝还有信心啊!”
\n
他开了个玩笑,心里倒是对这个苏轼生出了几分好奇。
\n
客栈。
\n
苏洵也对这首诗颇为赞赏:“我儿志向不凡。”
\n
苏轼摇头,颇有些自嘲:“可惜空有此志。”
\n
苏洵把眼睛一瞪:“怎么,此番未卜先知,倒是把你的一身胆气给磨灭了?”
\n
“儿子不敢。”苏轼连忙拱手认错,“儿只是觉得,颇为微妙罢了。”
\n
先前看李、杜、白诸家时不觉,如今落到自己身上,方生出了些虚幻之感,此番际遇,不知是好是坏。
\n
唐朝。
\n
杜甫也遥遥地叹了一口气:“我志不果,苏轼之志亦难行,文章憎命达,至理乎?”
\n
李白闻言朗声一笑:“宫中已有任命,子美的志向,该是有实现之机咯!”
\n
杜甫亦是一笑:“致君尧舜不敢想,多为百姓做些事吧!”
\n
后世颂他,是为他的仁民爱物心。
\n
【但是我们说,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苏轼对自己的期许是帝王师,信奉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事实上是宦海浮沉,顷刻之间他就落魄不堪。此时,再面对着千百年前英豪的战场,面对着周瑜这样的风流人物,他如何能不相形见绌、感怀不已?他选择周瑜这样一个人物与自己形成对照,周瑜的形象越光彩夺目,作者本人就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