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弹劾苏轼?”
\n
年轻的舒亶当场懵了:“我没有啊!”
\n
天可怜见,为什么要现在的我来承受这些?
\n
【不过舒亶曾经单骑入西夏谈判,也很不错,人无完人嘛。按说苏轼有这样的祸事,某种程度上也是他自己太招仇恨了,年少成名好发议论,一张嘴不饶人。
\n
比如早些年间他评价诸葛亮,说他“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把他和曹操看得差不多。虽然后来苏轼“幡然醒悟”,又夸诸葛亮是个神人,但嘴欠可见一斑了。】
\n
二国。
\n
刘备满脸忿忿:“苏轼懂什么天下之道,黄口小儿也对军师评头论足。”
\n
诸葛亮笑得一脸宽和:“少年人总是张扬些,后面不是改了吗?”
\n
刘备犹自不忿:“他怎么能将军师与曹贼相提并论?”
\n
太侮辱人了!
\n
另一边,曹操吹胡子瞪眼:“什么叫和我一样,谁仁义诈力杂用了?”
\n
曹植:……
\n
父亲,您心态真好”
\n
第74章 念奴娇11
\n
【新党的李定,因为不确定病逝的是否是自己的生母,所以没有以这个理由服丧,而是以侍奉父亲为名解官了,守了心孝。
\n
但苏轼听说后,还是非常耿直地开喷了,说李定不孝。一顶帽子扣了下来,又借着苏轼的知名度大肆传开,李定也被弹劾,如此,两人又怎么可能不结怨?
\n
这种私怨可能苏轼本人也不记得吧,但这一张嘴确实是给他招祸了。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