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还记得!现在水镜要放出后代的赋了,他们当然得好好瞧瞧,这赋比起司马长卿的到底如何。
\n
一时之间,未央宫的君臣格外团结。
\n
【赤壁风流犹未尽,一首小词如何能说尽胸中言语呢?更何况赤壁给苏轼的慰藉不止于此。让我们把目光回到那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之时。】
\n
伴随着轻灵的讲述,水镜的画面倏然一转”
\n
第76章 念奴娇13
\n
还是那片茫茫夜色,苍苍山峦间,一江静水沉沉深流,空灵的乐声也便如水一样流淌,众人不自觉便沉浸在这美妙的乐曲声中。
\n
山川行止,一叶扁舟缓缓驶入江心,有人白衣高帽,负手立于舟上。一轮圆月升在高天,画面再转过去,白衣人已然落座,举杯饮酒,他的对面,是一人持箫,吹着悠扬的曲。
\n
洞箫幽幽,紧接着,画面上一列列的词句便交替出现:
\n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n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n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n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n
……
\n
刘彻脸上兴味的笑容褪了下去,锐利的眼眸里闪着精光,一瞬不眨地盯着水镜里的文字。透过那些字句,他仿佛看到了那“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好景里,列子御风而行的情境,不自觉便有几分痴了,喃喃道:
\n
“这苏轼,莫非也成仙了不成?”
\n
刘彻很矛盾,观看水镜以来的理智告诉他,苏轼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