歹也是聊胜于无,众人仰着头仔细辨认,一读便觉出了几l分不同。
\n
“如此文风,与《故都的秋》可称大相径庭。”白居易给出自己的看法。
\n
元稹点头表示同意:“观其言语,既有幽幽古意,又有后世语言之章法,倒有几l分‘不今不古’之感。”
\n
“诚然。”白居易颔首:“鲁迅既为新文学开山之祖,想必其行文难免受旧文学之影响,新旧之间,或有驳杂,郁达夫的文章不也古意盎然么?我看此种行文是新文学博兴之必然啊!”
\n
“话虽如此。”元稹忽然忍不住露出几l分调侃的笑意:“郁达夫行文到底简畅几l分,鲁迅文风独绝,后世学子理解起来怕是不轻松吧。”
\n
不得不说,中唐诗歌代表、新乐府运动发起者之一的元微之到底敏锐,只是未免太幸灾乐祸了些。
\n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大家的答案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就在第七自然段——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n
运用脑髓,就是要独立思考;放出眼光,就是要仔细辨别;自己来拿,强调的是要主动选择。鲁迅先生既点明了态度要“拿来”,又告诉了我们要如何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n
但是显然,在讲“拿来主义”之前,作者又提到了几l个其他的“主义”。请大家仔细阅读1~6自然段,借助表格梳理文章内容。】
\n
只见水镜上出现了一个表格,四横四纵,横列首格空白、旁边三格依次是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纵列则书表现、实质、危害几l词,余下空白。
\n
众人不是第一次在水镜里看到表格这种形式,甚至有些人还在日常生活中模仿起了这种梳理方式,自然很快就理解了楚棠的用意。他们眼疾手快地在笔下做了记录,又去看后面放出来的文字。
\n
“嘶~”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