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调出原文。
\n
【刚刚我们已经把课文完整地读了一遍,那么大家回忆一下有关赋的知识。
\n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汉赋一开始也有劝百讽一的特点,也就是说,赋体是要对事物进行大量的铺陈描述,然后再发表议论,状物、议论是赋体文学的一体两面。
\n
那么请大家再次浏览文本,看看本文中哪些地方是在状物记述,哪些地方又是在议论呢?】
\n
她抛出问题,一心仰慕杜樊川并单方面与之神交已久的李商隐最为积极:
\n
“纯然议论之章当在此赋最末。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实在发人深省,杜樊川真乃神人也!”
\n
他越读越觉得好,恨不得当场跑到杜牧面前,就这篇赋与那人畅谈三天三夜!
\n
【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好找。依据我们的经验来看,作者的观点往往潜藏在议论之中。那么,大家认为,最能揭示这篇文章中心的是哪一句?】
\n
中唐。
\n
柳宗元看向刘禹锡:“梦得兄多有怀古之章,依你看该是何句?”
\n
刘禹锡并不回答,只是摆手笑道:“文章之道,子厚兄该比我精通,还是来听听你的看法吧!”
\n
好友不接茬,柳宗元淡笑摇头:“那我便姑且一说吧!”
\n
他看向水镜中的文赋:“此赋气魄宏大,议论精独,不单言秦之败亡,亦论六国乃至百代之亡。‘灭六国者六国也’之句精警独到,实为言前人所未言也!”
\n
“非但在此。”刘禹锡接着补充,“此句慨然发论,后紧继之以假设,‘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