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现实。
\n
见状,陆愈只能感叹太子的成长,而后便起身作揖,缓缓退出了武英殿的偏殿。
\n
与此同时,他们二人的对话也被人传到了乾清宫朱高煦的耳中。
\n
不仅如此,于谦的奏疏也被备份一份送到了朱高煦手上。
\n
朱高煦看了看内容,轻笑颔首:“他倒还真是成长了不少,只可惜这性格还是不适合做京官。”
\n
“不过这改了之后的性格,担任边塞官员倒也十分不错。”
\n
对于土木堡之变,朱高煦不管是前世还是此时,都只是觉得算是政治动荡和军事动荡,但要说动摇国体,那却并不至于,毕竟当时明军的精锐都在南方。
\n
事实上正统年间能打的将领牺牲在土木堡中的并不多,除了张辅和朱勇外,其余人几乎都没有上过战场的经验。
\n
譬如王骥、陈懋、方瑛、董兴、梁珤等人基本都在南方,而土木堡之变后,北京保卫战爆发前,朱祁钰和于谦并没有将这些人调往北边。
\n
战事结束后,这群人也没有得到重用,而是因为正统旧将身份遭受政治打压和冷藏。
\n
当然有些人在两三年后经过朱祁钰的考察,认为不会有威胁,还会被重新调回北方战线。
\n
比如蕫兴、方瑛,还能再回京营,或出镇辽东。
\n
也有如梁珤这样的,要等待明英宗复辟才能重返对蒙前线。
\n
比较大牌的比如王骥,则被留在了南京。
\n
陈懋,直接给了个闲职让他管翰林讲座,冷藏到死。
\n
平江伯陈豫,派去山东看人种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